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处暑,七月中。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意为夏季的余热至此而止,气温下降明显,昼夜温差增大,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到来了。 处暑气温变化 北方气温下降 处暑时分,在冷高压的影响下,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的雨季宣告结束,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较美好的天气:秋高气爽。每当冷空气来临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,故有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之说。 南方秋老虎 在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如果“出伏”以后继续出现“秋老虎”,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,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,需要警惕。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,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,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。 处暑时节忙些什么? 民间有“立秋忙打甸,处暑动刀镰”“处暑十日忙割谷”等谚语,说的是忙碌的秋收就要开始了。在广大植棉区,处暑正是摘棉桃的好时节,所谓“处暑好晴天,家家摘新棉”。 而忙着收获的同时,还要忙着栽种。比如“处暑栽白菜,有利没有害”“处暑栽,白露上,再晚跟不上”,都是在说时令不等人,不能误了农时。秋后降雨明显减少,空气干燥,必须及早保墒,保证秋种作物顺利成长。很多地方的农民此时都处于抢收抢种的“双抢”忙碌中。 处暑节气有啥习俗? 中国古人很注意顺应自然时令,讲究食补养生,并根据食物、物候和身体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,衍生出一系列养生观念和做法,这在节日等特殊时日的食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 吃鸭子 江浙一带曾流行处暑时节吃鸭子的习俗,民间素有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的说法。 吃龙眼 各地的食俗跟本地物产也有一定关系。福建盛产龙眼(桂圆),当地有处暑时节吃龙眼的习俗。龙眼性温,据说有滋补气血的功效,可以剥了皮直接吃,也可以佐粥或温饮。 祭祖、迎秋 除了饮食,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中元节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;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。每年处暑期间,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,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,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 处暑到,夏未央,夜未凉, 蓝卡断桥铝门窗温馨提醒您: 处暑节气不可忘,养生保健要记牢 午间热,晚间凉,增减衣服要恰当 睡觉盖被莫着凉,多食蔬果保健康 饮食养生不糊涂,萝卜绿豆好进补 室外护皮肤,室内开窗流通 生活细节不马虎